用最慢的速度改變身體:揭開「超慢跑」的健康秘密

在健身運動中,我們常聽到「慢跑」、「間歇跑」或「高強度間歇訓練(HIIT)」,但你是否聽過一種連散步看起來都比它快的運動方式——超慢跑(Slow Jogging)?
這項來自日本的輕運動革命,正在悄悄改變許多人的生活與健康。


🏃‍➡️什麼是「超慢跑」?

比走路快一點、比慢跑慢一點的神奇節奏

超慢跑由日本福岡大學體育學教授田中宏曉所提出,是一種以「幾乎像走路一樣輕鬆」的跑法,強調前腳掌著地、小步伐、輕鬆自然的跑姿。速度控制在時速4至6公里之間,約等於快走的節奏。

根據其研究指出,即使是這麼慢的速度,也能明顯提高體內脂肪燃燒效率,長期實施還能改善高血壓、糖尿病、憂鬱與失眠等慢性病狀況。

其核心概念是:「只要用正確方式慢慢跑,就能在不造成身體負擔的情況下持續燃脂、鍛鍊心肺與改善代謝。」

 

💡關鍵跑法:小步伐、抬頭挺胸、前腳掌落地、步頻約180步/分鐘。


 

👀誰適合做超慢跑?

超慢跑的門檻低,幾乎適合所有年齡與運動基礎的人群,特別推薦給以下族群:

  • 銀髮族或初學者:相較於傳統慢跑,對關節的衝擊更小。
  • 有運動傷害史者:想恢復運動但擔心過度負荷。
  • 三高或慢性病患者:有助控制血糖、血壓與體脂。
  • 久坐上班族:改善久坐帶來的代謝問題與精神疲倦。
  • 想減重卻討厭劇烈運動的人:用輕鬆的方式達到熱量赤字。



✨超慢跑的優點

  1. 低衝擊、高燃脂:比走路更有效燃脂,卻不會造成膝蓋負擔。
  2. 門檻低,持續性高:不需昂貴裝備或體能基礎,只要一雙鞋就能開始。
  3. 提升心肺與代謝機能:連續30分鐘超慢跑的心肺強化效果,堪比一般有氧運動。
  4. 改善心理健康:持續運動能幫助穩定情緒,減緩焦慮與憂鬱感。
  5. 幫助睡眠品質提升:研究顯示慢速跑步有助於改善睡眠困擾。
     

❗超慢跑的注意事項

雖然超慢跑幾乎零門檻,但仍需注意以下幾點:

  • 姿勢錯誤反而易造成疲勞或受傷,建議初學者可以觀看教學影片或請教專業教練。
  • 跑鞋選擇仍需重視緩衝性與支撐性,特別是中老年族群。
  • 室外跑步建議選擇平坦、少車的路段,安全性較高。
  • 初期不建議超過30分鐘,可從10分鐘開始漸進式增加。
  • 慢性病患者需經醫師評估後進行。
     

🏃‍➡️搭配超慢跑的飲食建議

要讓超慢跑發揮最佳效果,搭配正確飲食是關鍵!

小撇步:早晨空腹做20-30分鐘超慢跑,搭配飲食控制,是自然減脂的高效方法之一。

運動前:

  • 空腹慢跑可提高脂肪燃燒效率,但建議喝一杯溫水或黑咖啡以促進代謝。
  • 若是早餐前跑步,建議可吃少量碳水(如半根香蕉)避免低血糖。
     

運動後:

  • 補充優質蛋白質(如蛋、豆漿、雞胸肉)幫助肌肉修復。
  • 同時補充複合性碳水化合物(如地瓜、全麥麵包),恢復能量。
     

日常飲食方向建議:

  • 控制每日總熱量攝取,維持低醣高纖原則。
  • 多攝取天然食物,如綠色蔬菜、水果、堅果與 Omega-3 脂肪酸(如魚類)。
  • 減少加工食品、含糖飲料與油炸物。
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